清暑益氣湯
《溫熱經緯》
[組成]
西洋參(5g) 石斛(15g) 麥冬(9g) 黃連(3g) 竹葉(6g) 荷梗(15g) 知母(6g) 甘草(3g) 粳米(15g) 西瓜翠衣(30g)(原書未著用量)
[用法]
水煎服。
[功用]
清暑益氣,養陰生津。
[主治]
暑熱氣津兩傷證。身熱汗多,口渴心煩,小便短赤,體倦少氣,精神不振,脈虛數。
[方解]
本方治證乃暑熱內侵,耗傷氣津所致。暑為陽邪,暑熱傷人則身熱;暑熱擾心則心煩;暑性升散,致使腠理開泄,而見汗多;熱傷津液,故口渴、尿少而黃;暑熱耗氣,故見體倦少氣、精神不振、脈虛。治宜清熱祛暑,益氣生津。正如王士雄所言:“暑傷氣陰,以清暑熱而益元氣,無不應手取效。”方中西瓜翠衣清熱解暑,西洋參益氣生津、養陰清熱,共為君藥。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熱解暑;石斛、麥冬助西洋參養陰生津,共為臣藥。黃連苦寒瀉火,以助清熱祛暑之力;知母苦寒質潤,瀉火滋陰;竹葉甘淡,清熱除煩,均為佐藥。甘草、粳米益胃和中,為使藥。諸藥合用,具有清暑益氣、養陰生津之功,使暑熱得清,氣津得複,諸症自除。
[運用]
辨證要點
本方用於夏月傷暑,氣陰兩傷之證。臨床應用以體倦少氣,口渴汗多,脈虛數為辨證要點。
加減變化
若暑熱較高,可加石膏以清熱解暑;暑熱夾濕、苔白膩者,可去陰柔之麥冬、石斛、知母,加藿香、六一散等,以增強祛濕之功;黃連味苦質燥,若暑熱不盛者可去之;用於小兒夏季發熱者,可去黃連、知母,加白薇、地骨皮等。
現代運用
本方可用于小兒夏季熱屬氣津不足者。
使用注意
本方因有滋膩之品,故暑病夾濕者不宜使用。
>>網上購買 清暑益氣湯 濃縮顆粒<<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