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(明報)1月16日 星期五 05:05
【明報專訊】中文大學研究發現,使用中藥治療腸易激綜合症,比西藥更有效。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沈祖堯說,腸易激綜合症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本港有31萬人是患者,佔總人口5.4%。在2005至2007年間,中大邀請84名患者參與臨牀治療,患者分為3組,一組服用中藥,另一組服用西藥,第三組服用安慰劑,為期8周。
研究發現使用中藥的患者,46%病情有改善,使用西藥的只有29%有改善,顯示中藥治潦腸易激效果較佳。中大目前用7種中藥進行研究,成分包括白朮,沈祖堯稱暫不能透露詳情,若研究成功,將申請專利。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090115/4/a8lu.html |
|
|
|
|
|
|
|
|
如此研究中藥方向對嗎?
很久沒有見到報章有新聞表揚中藥的效果, vtcm 183 sylvia師妹送來以下明報1月16日新聞其實已在其他報章讀過, 身為中醫, 我不會太高興, 因為讀過中醫都會知道, 一條方七隻藥並不一定能解決所有腸易激綜合症 的問題, 每位病人體質各有不同, 寒熱虛實陰陽各有不同, 生活質素方式亦不大相同, 用一條方誤治情況機會高, 當然食中藥點都好過”拍”化學藥丸入肚! 最搞笑就是安慰劑組, 唔通整碗色香味俱全嘅生理鹽水出來代替碗[參苓白術湯]?
還有中大還搞什麼專利, 神神秘秘, 專利後我們如果開方有白術等七種中藥, 豈不是犯法?
馬會資助這些[中醫藥西藥化]的研究, 是握殺了中醫藥的發展, 這種[重藥不重醫]的研究方向是錯誤的! 中醫界應群起而攻之.
黃雅各教授曾勉勵我們, 要推動中醫學健康發展, 使之重新展現它的文明, 就要靠中醫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, 培育的人才要有古人[割股療親]的精神, 不怕艱辛. 可惜現時業界都是向[錢]看的[人才]!
杏林之聲
嚴浩輝
2009.01.18
|
|
|
|
|
|
|
|
|
Dear Henry,
問題不大!這樣做祇是辨病而己!不要忘記,中醫既辨病也辨証,和劑局方及現代很著名丸散大都辨病,中醫單是辨病施方也這麽利害(IBS 症),勝過西醫西藥, 何況若能掌握辨証精髓, 必藥到病除, 這些研究衹揭露人類那把尺,無法量度多變因數問題, 正如用牛頓力學無法解釋宇宙扭曲現象,如出一轍.
VTCM 006
|
|
|
|
|
|
|
|
|
Dear VTCM006,
老實說, 我對辨病不甚推崇, 個人認為辨病會影響中醫師辨証思維, 見到糖尿病就用某隻方. 而丸散成藥就是太死板, 不能加減, 而且病人可以自行購買, 不用看醫師, 誤治機會高!
不過我有點安慰, 因最近多了類腸易激病人來求診, 說看到這段新聞, 知到中藥好!
杏林之聲
嚴浩輝
2009.01.25
|
|
|
|
|
|
|
|
|
芍葯湯加減要申請專利
嚴師兄,
我們的方劑書, 早已提及芍葯湯可治腸易激綜合征(=過敏性結腸炎)page 90, 中大這些人真人令奇怪. 難道芍葯湯加減要申請專利
我還記得深圳中醫院的脾胃科經常用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, 能否有机會通知沈祖堯, 要取穴位專利.
vtcm 267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