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風寒感冒
症狀:惡寒重,發熱輕,無汗,頭痛,肢節痠疼,鼻塞聲重,時流清涕,喉癢,咳嗽,痰吐稀薄色白,舌苔薄白,脈浮或浮緊。
治法:辛溫解表,宣肺散寒。
方藥:荊防敗毒散。
本方以荊芥、防風解表散寒;柴胡、薄荷解表疏風;羌活、獨活散寒除濕,為治肢體疼痛之要藥;川芎活血散風止頭痛;枳殼、前胡、桔梗宣肺利氣;茯苓、甘草化痰和中。風寒重,惡寒甚者,加麻黃、桂枝,頭痛加白芷,項背強痛加葛根;風寒夾濕,身熱不揚,身重苔膩,脈濡者,用羌活勝濕湯加減;風寒兼氣滯,胸悶嘔惡者,用香蘇散加減;表寒兼裡熱,又稱「寒包火」,發熱惡寒,鼻塞聲重,周身痠痛,無汗口渴,咽痛,咳嗽氣急,痰黃粘稠,或尿赤便秘,舌苔黃白相兼,脈浮數,解表清裡,用雙解湯加減。
風寒感冒可用成藥如午時茶、通宣理肺丸等,輕證亦可用生薑10克,紅糖適量,煎水服用。
風熱感冒
症狀:發熱,微惡風寒,或有汗,鼻塞噴嚏,流稠涕,頭痛,咽喉疼痛,咳嗽痰稠,舌苔薄黃,脈浮數。
治法:辛涼解表,宣肺清熱。
方藥:銀翹散。
本方以金銀花、連翹辛涼透表,兼以清熱解毒;薄荷、荊芥、淡豆豉疏風解表,透熱外出;桔梗、牛蒡子、甘草宣肺祛痰,利咽散結;竹葉、蘆根甘涼輕清,清熱生津止渴。發熱甚者,加黃芩、石膏、大青葉清熱;頭痛重者,加桑葉、菊花、蔓荊子清利頭目;咽喉腫痛者,加板藍根、玄參利咽解毒;咳嗽痰黃者,加黃芩、知母、浙貝母、杏仁、瓜蔞殼清肺化痰;口渴重者,重用蘆根,加花粉、知母清熱生津。
時行感冒,呈流行性發生,寒戰高熱,全身痠痛,痠軟無力,或有化熱傳變之勢,重在清熱解毒,方中加大青葉、板藍根、蚤休、貫眾、石膏等。
風熱感冒可用成藥銀翹解毒片(丸)、羚翹解毒片、桑菊感冒沖劑等。時行感冒用板藍根沖劑等。
暑濕感冒
症狀:發生於夏季,面垢身熱汗出,但汗出不暢,身熱不揚,身重倦怠,頭昏重痛,或有鼻塞流涕,咳嗽痰黃,胸悶欲嘔,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,脈濡數。
治法:清暑祛濕解表。
方藥:新加香薷飲。
本方以香薷發汗解表;金銀花、連翹辛涼解表;厚朴、扁豆和中化濕。暑熱偏盛,加黃連、青蒿、鮮荷葉、鮮蘆根清暑洩熱;濕困衛表,身重少汗惡風,加清豆卷、藿香、佩蘭芳香化濕宣表;小便短赤,加六一散、赤茯苓清熱利濕。
暑濕感冒或感冒而兼見中焦諸症者,可用成藥藿香正氣丸(片、水、軟膠囊)等。
體虛感冒
年老或體質素虛,或病後,產後體弱,氣虛陰虧,衛外不固,容易反覆感冒,或感冒後纏綿不癒,其證治與常人感冒不同。
氣虛感冒素體氣虛者易反覆感冒,感冒則惡寒較重,或發熱,熱勢不高,鼻塞流涕,頭痛,汗出,倦怠乏力,氣短,咳嗽咯痰無力,舌質淡苔薄白,脈浮無力。治法為益氣解表,方用參蘇飲加減。藥物以人參、茯苓、甘草益氣以祛邪;蘇葉、葛根疏風解表;半夏、陳皮、桔梗、前胡宣肺理氣、化痰止咳;木香、枳殼理氣調中;姜、棗調和營衛。表虛自汗者,加黃芪、白朮、防風益氣固表;氣虛甚而表證輕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解表。凡氣虛易於感冒者,可常服玉屏風散,增強固表衛外功能,以防感冒。
陰虛感冒陰虛津虧,感受外邪,津液不能作汗外出,微惡風寒,少汗,身熱,手足心熱,頭昏心煩,口乾,乾咳少痰,鼻塞流涕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法為滋陰解表,方用加減葳蕤湯加減。方中以白薇清熱和陰,玉竹滋陰助汗;蔥白、薄荷、桔梗、豆豉疏表散風;甘草、大棗甘潤和中。陰傷明顯,口渴心煩者,加沙參、麥冬、黃連、天花粉清潤生津除煩。
[ 本帖最後由 資料搜集員乙 於 2009-4-30 14:51 編輯 ] |
|
|
|
|
|
|
|
|
建議任何人服食中成藥前應先經過合格中醫師望、聞、問、切四個基本中醫診斷程序,因應個人情況,辨證論治。 |
|
|
|
|
|
|
|